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师博客 > 关于那些“教案”的事儿

关于那些“教案”的事儿

2014年05月29日 16:25:12 来源:转载 访问量:1115

关于那些“教案”的事儿

来自《人民教育》的声音

    目前,中小学教师的教案,十有八九是假的。也就是说,教案不是在上课前写的,而是补写的。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凡是当过中小学教师的人莫不对此深有体会。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。要求教师写教案的初衷,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,防止上课时遗忘。但为什么大家都在抄呢?是广大教师懒惰吗?不。笔者认为,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造成的,是对教案不正确的认识在作怪。不改革与教案有关的评价机制,这种情形还会继续下去。

  在我国香港地区,除了实习时期需要指导的实习生外,教师基本上不写教案,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从来没有统一要求让教师去写,教师备课的形式灵活、多样、自主。这是很多人去香港考察学校教育后的最大感慨之一:国外的教师也同样如此,几位外国教育专家到中国考察,发现教师都写着详细的教案,甚至有的学校的教师教案后面还有校长签字,感到十分惊讶,他们惊呼:中国教师的工作负担之重,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。

 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,促进教育教学工作,减少教师的无用劳动,我们完全有必要向香港和国外同行学习,取消教案。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强烈呼声。

  一、教案形式呆板。内容不实用。造成大量浪费。

  目前教案形式的要求主要有:1.教案要完整。即在一篇教案中,应该有教学目的要求、教学重点、教学难点、教具准备、课时安排、教案正文、教后感想。正文中又包括导入、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、过渡语、小结、总结……2.教案要书写清楚、工整。3.教案书写要及时,要在上课前写好。

  教案的形式,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。众所周知,教案中的“教学目的与要求”是原文照抄的《教学参考》。既然参考书上已有,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,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?另外,教案正文要求十分繁琐,一般每一节教案的字数在10003000。教师书写教案要边想边写,遇有疑难要查资料,因此,写一篇教案一般不会一气呵成,少说也得1个小时。小学教师一天至少要上2节课,那么单是写教案起码得2小时以上。

  写教案所耗的时间就越长。教师平时要上课,有大量作业和试卷要批改,要与学生交流,有的还兼任班主任,需要处理许多杂务。因此,教师事实上根本无法按要求写详教案,为了完成工作难怪要抄教案了。抄教案书上的,抄老教案,抄别的教师的教案。赶上学校检查教案,大家更忙了,抄得不亦乐乎。显然,抄的教案对教学没有一丝一毫的指导意义。

  二、教案只是备课的一种形式。无必要性。

  备课与写教案是不同的两回事。备课,是对所讲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过程。备课的结果和课堂上要强调的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课本上。上课是一定要准备的,不备课上不好课,但一些人把此理解为“不写教案上不好课”,实为大谬。很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都坦诚自己的教案多为“假造”、“抄了一辈子教案”,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一样做得很好吗?

  笔者认为,如果习惯于写教案,那么备课的结果用简明实用的教案形式表达未尝不可,写在教材上也同样管用。备课结果的表达形式应该是多样的,应该根据教师的习惯和学生情况来确定,没有必要千篇一律。事实上,一个合格的教师,上课时不会边讲课边看教案的。何况,许多精彩的课段事先往往预料不到。很难想像,一个教师边看教案边讲课能产生好的课堂效果。

  三、教案改革关键在领导。

   如果校长或教育局长当过中小学教师,他应该非常清楚教案是怎么一回事,会积极主张改革教案的有关评价机制。怎么改?要注重教育教学效果的考查,把教师从繁琐无用的劳动中解放出来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同志在自己做教师时反对写教案;当了领导,却要求教师“写详教案、写好教案”。这其实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。“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”,这应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这应是领导干部具备的操守。

  当前,广大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压力。日常要做许多琐碎工作,任务十分繁重,各种评比、考核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,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、疲惫、敏感的状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废除假教案,提高工作效率,减轻广大教师的不合理负担,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。对此,我们必须正视它。

    来自《语文教学通讯》的声音

   有一则外国笑话说,一个被退稿的作者闯进编辑部,怒气冲冲地责问:“你们根本就没把我的文章看完,怎么知道它不好?”老编辑笑道:“一个鸡蛋,如果你吃第一口时已经知道它是臭的,你还有必要把它吃完吗?”在我看来,教案对于教师无异于一个变质的臭鸡蛋,而对待臭鸡蛋,我们唯一的选择便是坚决地、毫不迟疑地把它扔出去。而说“我能不能不写教案?”就相当于问“我能不能不吃臭鸡蛋?”一样好笑。

     不写教案,怎么上课

   不写教案,怎么上课?我认为,只要做好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,不写教案,是可以把课上好的:

   (一)精心备课

  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:备课与写教案是两回事。我说不要写教案,决不意味着可以毫无准备地走进课堂。在没有教案的日子里,我们不但要备课,而且要精心地、竭尽所能地备课。我个人认为,我们的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:

   1.备教材。所谓备教材,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教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的、透彻的了解。就语文课来说,你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首先自己要能够有感情地读出来;你想让学生读文之后有所感悟,自己也必须事先有所感悟。这样,在上课时,我一范读课文,学生就被吸引过来了,也兴致盎然地读了起来;等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,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悟时,我听到他们居然有和我一样的想法,总是禁不住由衷地表示赞许:“真好,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。”而对于他们的不同意见,我更是欣喜异常:“你想得太棒了!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呢!”因为在课前精心地备了教材,所以我不但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,而且有时还能和学生互相启发,共同学习呢!

   2.备相关知识。“要给学生一滴水,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”这句著名的论断,随着“学生不是容器!”的一声断喝,变得几乎无人敢提。我倒认为,虽说从头到尾的“灌输式教学”不可取,但如果我们由此而断定,任何时候都不要灌输,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。因为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,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件事都自己亲自去弄懂。退一步来说,就算我们想让他们自己去弄懂,自己没有一桶水也是不行的。

   我无意于指责我们的教师知识是多么的贫乏,因为相对于强大的体制来说,他们太渺小了!他们的需要(精神的、物质的)太容易被忽略,他们的呼声太容易被掩盖,他们成天忙得晕头转向,想让他们博览群书显得强人所难。但我却不能不说,教师的“内存”如此之小,要把课上得生动也是根本不可能的!所以我想:如果我们肚子里的东西不是太多,至少应该临时抱一抱佛脚,在上课之前恶补一下相关的知识吧!(当然,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无效劳动被减去了,我们还须多看几本书才好。)

   3.备教法。不写教案,决不等于课就可以乱上一气了。虽有“教无定法”之说,但我们决不能忽视“教学有法”的事实。我认为,教师可以手中没有教案,但决不能心中没有教法。

   要做到“心中有教法”,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:一是要把教法的积累当做一项常规性的学习来抓;二是课前要想一想这一课怎么上,要做到心中有谱。教法从何而来?我认为有两个途径:一是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方法,二是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方法。对于前者,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,拿过来用。而对后者,我们则应该及时总结、不断完善、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教法。就我个人来说,发现别人的好方法,我总是把它记录下来,并认真地思考它的优点在哪,不足是什么,然后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去用、去改善,使它能够为我所用。有时自己上了一节比较满意的课,我也会坐下来琢磨一下,这节课为什么上得好,哪些方法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?——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,光想是不够的,因为有些念头转瞬即逝,不及时抓住,就容易忘。

   (二)灵活上课

  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,他们在不同的时间,面对不同的内容,反应自然也不尽相同,我们上课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。这就是我要说的“灵活上课”的意思。

   “我不写教案!”会成为一句惊人之言吗?说这句话的人,会被认为是懒虫吗?就在这篇文章即将完稿的时候,我又“找到”了几个“不写教案”的前辈:国内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,一年中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外讲学上课,他上课常让学生选上哪一课或猜上哪一课,而他从来不带教案;赵谦详是全国十佳教师,他的“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”成果轰动全国,他上课也是没有教案的,可就是这么一位不带教案上课的“懒虫”,前不久竟被人从吉林“挖”到了北京……

 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,我相信,不带教案上课的教师会越来越多。

   正如“离不开台词的主持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”一样,总有一天,会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出现:不写教案能上好课的老师,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!这一天不会远了!

编辑:潘丽萨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鞍山市台安第二高中 特此声明。